南北朝[南朝,北朝易中天中華史第十二卷]

南北朝[南朝,北朝易中天中華史第十二卷]

《南北朝》是2015年5月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,作者是易中天。

內容簡介

《南朝,北朝》是易中天中華史第十二卷(第二部《第一帝國》終結篇),它上承秦漢、下啟隋唐,書寫了中華史上最動人的一段亂世。

北方五胡亂華,卻最終全盤漢化。北魏孝文帝為爭正統,強逼鮮卑大臣們在朝堂上只能說漢話,膽敢違命,撤職查辦!嚴令宮中女人只能穿漢服,本族的夾領小袖一律廢除……北方這座大熔爐,見證了民族融合的力度。南方王朝更迭,宋齊梁陳,個個短命……南方這塊試驗田,驗證了士族的沒落。

易中天中華史《南朝,北朝》,依據權威可靠的歷史文獻,以經典的易中天式解讀,使南北朝歷史從此變得條理清晰、輕鬆好讀,讓你兩小時讀懂四百年亂世風雲。

主要內容

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南北朝的歷史意義,我認為那就是:原來有的沒了,原來沒的有了。

什麼沒了?

五胡。

什麼有了?

南北。

五胡是被消融而非消滅的。匈奴、羯、氐、羌和鮮卑都融入了新漢族,途徑則是通婚混血和移風易俗。不過這種變化是雙向的,漢化的同時也在胡化。比如雙腳著地坐在椅子上,就是胡人的坐法。漢人的坐法是雙膝前跪,席地而坐。當下誰要恢復這漢家風度,恐怕很難。

不穿褲子,改為“上衣下裳”,也很難。

諸如此類的“胡作非為”還有很多,包括“胡思亂想”和“胡言亂語”。比如以時間為世,空間為界,合稱世界;以認識為智,領悟為慧,合稱智慧,便是胡人的思想方法。只不過那“胡人”不在五胡之中,而在印度。

語言也一樣。如今的國語中,胡語胡音不少。有後來蒙古人和滿族人的,恐怕也有當年五胡的。正宗的“中原雅言”倒是有一些保留在閩南話中,可惜,聽得出來的人不多。同樣,找到懂鮮卑語的,也不容易。

歷史上的五胡與漢,已經融為一體。

漢胡界限模糊之後,南北分野便突顯出來。士族,南方的尚清談,北方的尚實務;佛教,南方的重玄理,北方的重踐行;文藝,南方秀麗唯美,北方雄渾質樸。那些厚重的石窟比如敦煌、麥積山、雲岡、龍門全在北方,駢文和詩歌等文學方面的成就則南方更高,都絕非偶然。

南方與北方,儼然兩個世界。

此後,關於南北差異的說法越來越多,比如,南腔北調和南拳北腿。前者的意思是:北方方言只是聲調不同,南方方言則連讀音都兩樣。後者的意思是:南方人打架喜歡用拳,北方人動武喜歡用腿。就連男女關係曖昧,南北說法都有不同:南方叫“有一手”,北方叫“有一腿”。

南人與北人的區別,自然也就成了許多人津津樂道的話題。顧炎武就說,北方學者的問題,是飽食終日,無所用心;南方學者的毛病,是群居終日,言不及義。魯迅先生則說,北人的優點是厚重,缺點是愚鈍;南人的優點是機靈,缺點是狡猾。總之是大為不同。

南人與北人,儼然兩個民族。

同一個民族中有兩種不同的文化,似乎不大可能。然而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說法,南人和北人在身體、性格和習俗上的差異,甚至不亞於地中海人和日耳曼人。至於原來的胡漢之別,可是一點都看不出來了。

所有這一切,追根溯源都要拜魏晉南北朝所賜。沒有那三四百年的隔淮而治和風雲激盪,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文化和文明。種種故事,也就無從說起。

原來有的沒了,這才有了政治上的一國兩朝。南朝和北朝都認自己為中華帝國,稱對方為魏虜或島夷,正所謂“一個中華,各自表述”。原來沒的有了,這才有了文化上的南方北方。從此,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並駕齊驅,隋唐開創的新中華將誕生在兩河之間,一直延續至今。

這就是魏晉南北朝影響後世的根本所在。因此我的說法也許“很不專業”,卻很有文化。文化遠比專業重要。至少對我來說,是寧可“不專業”,也不能“沒文化”的。

當然,這已是題外話。

——摘選自易中天中華史《南朝,北朝》

後記:一國兩朝,南方北方

目錄

目錄

第一章/ 大換血

上帝之鞭

日耳曼蠻族入侵羅馬帝國,是被匈奴人用鞭子驅趕著的。

匈奴繼承大漢

劉淵的理想是匈奴人做天子。對此,他其實說得很明白:夏大禹和周文王都是夷狄,誰當帝王難道有什麼一定之規?國號叫漢,只不過漢有號召力。他這是借殼上市。

羯人石勒

作為草莽中崛起的梟雄,石勒完全可以繼續他的殺戮生涯。作為屢被漢人欺辱的羯胡,他也有了報仇雪恨的資本。

氐人苻堅

苻堅笑了。在他看來,前秦就是漢帝國的再生,自己就是漢文明的代表。他甚至不無得意地說:周公和孔子的傳統總算不會在朕的手上中斷。

再分裂

姚萇被苻堅罵得無可奈何,只好將他絞死在佛寺。短時間統一了北方的一代天驕,就這樣死於非命。

第二章 / 鮮卑人

中國靴子

馬鐙的發明者,則一般都認為是Chinese,因此馬鐙也被稱為“中國靴子”。這種“靴子”在我國多有出土,而且與鮮卑不無關係。

從聯盟到帝國

拓跋珪的“部落解散政策”是之前五胡十六國中從來沒有的。也就在這一年年底,拓跋珪稱帝。

喋血蕭牆

實際上北魏皇帝十四個,倒有九個死於非命。

轉折關頭

此時的北魏已經到了轉折關頭。這個轉變將因太武帝的被殺而減緩,直到一個神秘的女人再來啟動新的程式。

全盤漢化

拓跋宏又責問宮官:朕已明令禁止胡服,但是宮中女人仍然夾領小袖,你們為什麼陽奉陰違?

第三章 / 南朝實驗田

短命鬼

南朝的存在也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嗎?如果有,又是什麼呢?充當中華文明的試驗田。南北朝恰恰是中華歷史的轉折點。

時勢不再造英雄

此後的歷史就由劉裕來書寫了,選擇的路線則與當年的桓溫神似,那就是先建功立業,再篡位稱帝。

同室操戈

猜忌和戾氣則像病毒一樣在劉宋擴散。孝武帝劉駿,前廢帝劉子業,明皇帝劉濬,後廢帝劉昱,個個都是殺人狂,宗室的叛亂也此起彼伏。

梁武帝之死

蕭衍父子都是體面的囚徒。他們除了依然保留著皇帝和太子的名分,其實手無寸鐵,身無分文。

只有更糟

國學和德治能夠救梁?白日做夢!

第四章 / 宗教問題

道教興起

封神是國家民族的事,個人只能成仙。成仙是道教的核心。

佛法西來

佛教是心靈的宗教,道教是生命的宗教。

一步登天

佛圖澄是後趙佛教界的領袖,“大和尚”則是後趙皇帝石勒給他上的尊號,意思是“偉大導師”。

拾階而上

宗教改革,勢在必行。改革是全方位的。從“掃黃打非”、制度創新到整頓組織。

太武與梁武

梁武帝的捨身共有四次,當然每次都被群臣贖回,贖金是一個億。也就是說,梁武帝四次捨身同泰寺,便為寺廟募得四個億的國家捐款。

第五章 / 再造新文明

重歸一統

霧霾中昏睡不醒的陳叔寶也許不知道,就在這天,隋文帝楊堅派出的大軍已兵分兩路渡過長江,很快就要兵臨城下。

淮河南北

從東晉開始,淮河就既是地理分界線,也是軍事分界線。沒有隔淮而治,也就沒有南方和北方。

長城內外

誰都沒有想到,有一天事情竟會變成這樣:長城之外的戎狄成了內地的主人,原來的主人則被攆到東南一隅,並被稱為島夷。

沼澤地

梁武帝也最可悲:善待宗室卻眾叛親離,調和士庶卻勢同水火,以德治國卻道德淪喪,建立信仰卻失魂落魄。他就像陷入了沼澤,越是掙扎,滅頂之災就來得越快。

整合的力量

胡人與漢人有民族矛盾,庶族與士族有階級鬥爭,佛教與道教有門戶之見。要想平定天下,必須先把他們都整合起來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